联系我们 / CONTACT
【流金岁月之一】报名参军赤子情
1980年秋天,我高考落榜后,想复读再考,因为家中很贫穷,母亲借了两户人家才给我凑上五元钱的学费。就这样,我在惠民县第七高中十一级复课两个月。看到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及衣衫褴褛的父母,我真的不忍心再上学了。
【流金岁月之一】报名参军赤子情
十八岁十八岁
我参军到部队
红红的领章印着我
开花的年岁
虽然没有戴上大学校徽
我为我的选择
高呼万岁
我于1963年农历11月6日出生在山东省惠民县王判镇。
1980年秋天,我高考落榜后,想复读再考,因为家中很贫穷,母亲借了两户人家才给我凑上五元钱的学费。就这样,我在惠民县第七高中十一级复课两个月。看到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及衣衫褴褛的父母,我真的不忍心再上学了。
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时,我准备报名参军,到部队去锻炼发展。对于我去当兵,母亲是完全同意的,但父亲却有点舍不得。于是,在当年冬季征兵的初期,我就背着父亲悄悄地报了名。
在王判镇村里确定初步目测的名单中,刚开始并没有我的名字。我急忙找到民兵连长李吉雁问个究竟,民兵连长说,你父亲不同意你去当兵。了解到这个原因后,我只好先做父亲的思想工作。在我的央求下,父亲终于同意了我去当兵。由于我是应届高中毕业生,便很快通过目测和初审,就等下一步体检了。
10月初,体检开始了,体检地点设在12公里外的申桥镇。体检那天,民兵连长李吉雁让我们每人都骑自行车跟他一起去,母亲便帮我借来了宋书森大爷家一辆崭新的自行车。由于刚学会骑车,母亲再三嘱咐我,千万不要把人家的自行车弄坏了。
民兵连长带领我们村的体检青年,骑车前往申桥镇参加体检。当天上午,我们顺利地通过了体检。中午,民兵连长还请我们五位体检青年吃了油条,我印象很深。
10月15日,民兵连长通知我们去姜楼乡武装部(王判镇是一个村,归姜楼乡管辖),首先每人写一份决心书,让我代表王判镇管区应征青年发言表态。然后,乡武装部给我们发放了入伍通知书。
我怀揣着那鲜红的入伍通知书,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。在乡武装部,我们见到了接兵排长杨方明。只见他的军被叠得方方正正,他自我介绍说是湖南人。
我们当地有个惯例,谁家的孩子当兵走之前,大队(村)、生产小队、亲属、要好的街坊都要备下酒菜招待一下。大队(村)招待时,书记、大队长(村长)和民兵连长全部到场。
生产小队招待我时,都是姓宋的人,虽是长辈,但不太拘束,气氛要融洽些。记得在酒过三巡后,一位爷爷站起来说:“我们宋家院子出去当兵的,没有一个退伍回来的,全都提干了,就看你了,要给我们姓宋的人争口气。”这句话从此便永远植根在我的内心深处,时时激励我在从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村里李其平叔叔、庞成尧叔叔、武希田大爷等,纷纷请我到他们家中吃饭,为我饯行。当兵走之前到亲友家话别是少不了的,姑家、姨家等都要走一走,亲戚们都要给上几块钱,用做路途上的零用。最多的五元,少则两元,记得我当兵走时,亲戚们共给了我22元钱,我是拿着这22元钱参军入伍的。
在临行前的晚上,村里的长辈们、一起长大的好友们都来看望我,为我送行,一条条长凳摆在不太宽敞的房间里,人来人往,好不热闹。我一会儿忙着给来人倒茶点烟,一会儿迎送客人。家里虽然没有电灯,但母亲拿出了所有的煤油灯,昏黄的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,令人感到亲切和留恋。说不尽的千叮万嘱,道不完的乡情亲情,从一份份殷切期望中,我感悟到乡亲们对我的那份由衷地期盼。
乡亲们走完后,父亲叮嘱了我很多,大意是:到了部队好好干,听人家班长的话,不该花的钱不能乱花,该花的钱一分钱也别省,咱家的条件不好,要注意节俭……后来我躺在床上睡觉了,在我半睡半醒时,仿佛听到父亲还在说着不放心的话。
1980年的11月22日,是我参军离开家乡的日子。清晨,天刚见亮,母亲便起床,为我煮了饺子,这是“上车饺子下车面”的习俗。正吃饭时,家里来了众多的乡亲,这是来给我送行的,我吃过饺子后,便和乡亲们依依话别。生产队的队长宋书功叔叔和会计宋祖民,分别骑一辆自行车,一人载着我,一人载着我的提包,向着姜楼乡武装部赶去。
到乡武装部时,见已聚集了很多应征的青年和送行的亲属。在武装部长简短的讲话交待后,我们全姜楼乡36名应征入伍的青年,乘坐一辆解放牌卡车前往县城。我们乘坐在大卡车上,听乡武装部长说:“大家坚持一下,一个小时就到县武装部。”虽然初冬凛冽的风吹在脸上,但向往军营的心中却充满着火热。这是我从小长到18岁第一次坐汽车,也是第一次到惠民县城。
一个小时后,汽车到了县城的武装部门口。我刚下车,见父亲已早早地等候在武装部门前,父亲快步走过来,为我拎起提包,亲切地和我说话。我看到父亲清瘦苍老的脸上露着笑容,眼睛里含着泪花。我感到我从小长到18岁,这是父亲第一次和我如此和蔼可亲地说话。
父亲是和本村与我一起入伍的李敬峰、李吉友的父亲一道,赶到惠民县城送我们入伍的。我换装之后,便与父亲在县城分别,此时我感觉到父亲对我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感。从父亲无限期待的目光中,我感悟到父爱的厚重,感受到父亲的恋恋不舍,感受到那份亲情的可贵。
从此,我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,离开了生养我18年的故土。
后来,听说父亲把我换下来的衣服拿回家,往地下一扔,放声大哭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